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浙江制造”努力为打造“中国制造”标杆探路

2016-07-05 作者: 浏览数:1156

从现在开始,即使是浙江企业,也不能随便在产品上标注浙江制造标识,因为浙江省正在推进的“浙江制造”质量品牌建设,已经确定“浙江制造”是浙江制造业企业的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代表的不仅是高质量的浙江产品,还包括浙江信誉、浙江形象、浙江文化、浙江实力。企业使用“浙江制造”标识,必须通过严格的认证,确认产品和企业达到卓越质量水平。

  浙江省大力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目标是把“浙江制造”打造成“中国制造”的标杆和“浙江经济”的“金字招牌”。最终在全球市场上,打着“浙江制造”符号的产品要比打着“中国制造”符号的产品卖得贵、卖得好,最终的追求是赶超“德国制造”、“日本制造”,但成本更有优势。

  省政府先是在常务会议听取关于“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的汇报,随后又召开省市县三级政府参加的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大会,省长亲自动员部署工作。

  成立“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浙江制造”品牌形象标识,推介“浙江制造”品牌,颁布“浙江制造”标准,联合推出《寻找“浙江制造”领跑者》系列报道。

  首批带有“浙江制造”“品”字标识的产品亮相浙洽会、消博会,引起中外客商关注。

  成立“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5家国际认证机构参与“浙江制造”认证。

  新增的31个试点县(市、区)成立了工作领导组织,出台了工作推进政策,百余个列入重点培育计划的“浙江制造”产品开始团体标准研制,数百家培育企业启动对标程序。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今年以来,浙江省上下推进“浙江制造”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热情,如同眼下的气温一样节节攀升。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左五)在浙洽会现场听取省质监局副局长做“浙江制造”品牌标识说明。

  “浙江制造”——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核心

  尽管会议结束已经一个多月了,记者在市县和企业走访中看到,企业经营者和基层干部对时任省长李强在推进“浙江制造”大会上的讲话仍记忆犹新,认为讲话把“浙江制造”在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性分析得十分透彻。

  李强指出,制造业升级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突破“高收入之墙”的重要途径,打响“浙江制造”品牌,就是着力从制造业这个供给端发力,以标准提档、质量升级、品牌增效为着力点,破解产业层次不高、品牌国际化不够、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李强十分重视“浙江制造”品牌建设,除了多次听取省质监局等部门的汇报,出席推进大会外,还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去年8月,他带领副省长朱从玖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杭州做专题调研,并召开企业座谈会听取意见。

  在这次调研中,李强指出,没有高品质、高水平的“浙江制造”,消费需求就很难被激发,企业发展就很难实现高效益,实体经济就很难摆脱“低端锁定”。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核心是打造“浙江制造升级版”,实现高品质、高水平本土制造。

  的确,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得益于浙江人“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浙江省制造业发展迅速,对外贸易繁荣,让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领先,成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最富裕的区域。但是纵观浙江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中小企业大多从事贴牌、来料加工、仿制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靠低成本、低价格优势竞争占领市场,自然无法适应近年来全球制造业竞争变革新状态。

  如何重建浙江制造新优势,也就成了浙江近年来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在2013年5月召开的浙江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第一次做出了“全面提升浙江制造品牌影响力”的决策。

  “浙江制造”——创新性的产品和企业综合认证体系

  面对省委的决策,浙江质监人积极行动起来,当时到任才两个月的省质监局局长高鹰忠把如何发挥质监职能引领制造业升级作为质监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

  “要适应变革大局,就必须补齐质量和品牌的短板,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来实现高标准、高品质、高端化,重构浙江制造的竞争新优势。”

  有着在法国工作背景的高鹰忠意识到,借鉴“德国制造”、“法国制造”经验并结合浙江实际,可以探索通过构建“法律保护-先进标准-合格评定”的制度体系,引领更多产业进行科技创新,从“低小弱散”中突围。在他的布置下,省质监局质量处牵头,就如何构建“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机制展开了专题研究。

  2014年初,按照“企业主体、市场认可、社会参与、政府监管”要求,一个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通过实施高水平的严格的“浙江制造”品牌认证来提升“浙江制造”品牌的制度体系构想初步形成。质监人的这一创造性工作思路获得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当年9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的意见,把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作为全面提升浙江产品整体质量和综合形象的新途径、新举措。

  浙江省质监局的创新也得到了国家认监委的大力支持,认监委发函同意浙江按照相关要求建立“浙江制造”认证程序。

  “浙江制造”严格按照高标准对企业和产品实施综合认证,是质量认证的一个创新。“浙江制造”评价规范通用要求部分要求申请认证产品和企业必须具备“先进性、创新性、带动性、责任性”四大特征。企业管理部分要求认证企业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浙江制造”产品标准要求质量水平必须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

  浙江省质监局质量处处长王青介绍说,这是一个集浙江好产品、好企业和浙江精神于一体的品牌创建体系,好产品要求浙江制造产品不仅要在质量上领先,同时还要有技术创新性、拥有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好企业要求企业在管理上导入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和方法,要体现浙江企业讲诚信守法经营、注重环境改善、重视资源保护、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风貌。

  “浙江制造”——用认证激活政府和市场两个能量场

  为了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激活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浙江在重点抓好试点县培育工作的同时,支持企业自愿申报“浙江制造”认证,鼓励国内外高信誉认证机构开展“浙江制造”认证。

  “浙江制造”按照“企业自主申明采标+第三方认证+政府监管+社会采信”的模式推进。除《浙江制造评价规范》标准外,其他产品标准都由企业和行业组织制定。

  为强化市场监管,特别对“浙江制造”认证建立认证连带责任制度,第三方认证机构与生产者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为了提高认证质量,扩大国际互认,浙江省质监局牵头组织了“浙江制造”认证联盟,与IQNet国际认证联盟合作,争取“浙江制造”“品”字标识获得该联盟34个国家成员的认同,近日又吸纳美国UL公司、必维国际检验集团、TüV南德意志大中华集团、Intertek天祥集团、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5家国际认证机构加入成立了“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进一步提升“浙江制造”国际认可度。

  “浙江制造”认证是浙江企业比照一流标准建标、对标、达标、不断追求卓越品质的过程,试点企业在其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收获。

  杭氧公司积极向国际先进企业对标,制定出了更高标准,产品的关键指标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不仅替代了进口,而且把产品卖到了技术发源地——德国。

  亮相于浙洽会“浙江制造”品牌发布现场的杭州海康威视战略市场部总监于亮说,公司借助“浙江制造”之力,向世界展示了浙江好产品。目前他们已经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商标,海外自主品牌率已经达到85%。

  新界泵业通过对标制标完成产品质量改善17项,发表精益成果400余项,产业链协同得到强化,实现一次性合格率和能效双提升,全年利润同比增长近八成。

  新秀集团通过了“浙江制造”、德国GS标准双认证,拿到了通往欧盟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新秀箱包成为亚洲博鳌论坛、G20峰会指定产品。

  为让市场带动推进“浙江制造”,浙江加大了对“浙江制造”品牌企业的融资支持,优先将“浙江制造”品牌企业列入上市后备企业,对获得“浙江制造”认证的产品在政府采购、政府性投资及补助、国有企业投资等项目中优先采购。对“浙江制造”品牌企业的境外商标注册、广告项目、展览项目等给予促进外经贸发展相关资金扶持。

  “浙江制造”制度的独特魅力和效应也引起了地方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在首批试点过程中,7个试点县(市、区)投入政策引导资金2000多万元。对企业研制“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实施“浙江制造”认证进行奖励和补助。

  截至目前,“浙江制造”品牌推进累计开展试点培育行业91个,试点企业344家,制定并发布相关标准45项,已经有29家龙头企业获得47张认证证书。

  “浙江制造”——用高标准引导好质量

  高质量来源于高标准,在推进“浙江制造”认证和品牌建设中,浙江省始终把构建先进的标准体系作为“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的基础支撑。

  浙江省“浙江制造”品牌促进会由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检测和认证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主要承担“浙江制造”的标准制定、认证监督、品牌培育和推广等工作。

  该会理事长舒英钢说,协会在企业、行业的申请推荐的基础上根据“浙江制造”品牌定位和总体规划,在全省的制造业企业中,选定最好的产品,由社会机构和行业代表来制定标准。这些标准制定过程中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其中的,是完全市场化的过程。

  在试点的行业和产品中,相关“浙江制造”产品的团体标准都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

  菲达环保牵头制定的《电除尘器》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实现了新材料的技术突破和排放接近于零的严苛要求,实现了企业以技术创新带动标准研制,以标准提升带动市场竞争的发展思路。

  雅戈尔集团研制的两项国家标准,在行业内得到普遍应用。仅一件“全棉免熨烫衬衫”,就凝聚了8项发明专利,品质比肩国际大牌。

  高端装备企业杭汽轮股份则以国际先进标准为标杆,与国际接轨,成为全球第二家可向市场提供10万千瓦等级以上工业汽轮机技术与产品的公司。

  温岭市水泵产业发布的2项水泵产品“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在业内首次提出了原材料有毒有害物质限值要求,3项指标超过国家标准要求,9个参数填补国内标准空白,能效要求达到欧盟水平。

  根据计划,为加强标准供给,浙江将加快构建覆盖信息、环保、高端装备等七大万亿级产业,数控机床、电气机械件等先进制造业,纺织、服装、皮革等传统优势产业,黄酒、青瓷等历史经典产业的“浙江制造”标准体系。同时推进产业园区比照“浙江制造”标准开展改造提升,实施“腾笼换鸟”。推动“浙江制造”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以标准“走出去”带动“浙江制造”品牌“走出去”。

  “浙江制造”——打开了质监部门转变职能通道

  “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的全面推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省政府领导的亲力推动,也离不开全省质监系统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

  两年耕耘,有汗水,更有收获。最大的收获是质监职能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重视,浙江省委、省政府把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和实施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战略上升到全省转型升级“组合拳”的高度。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夏宝龙明确要求质监局等部门要在补短板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积极谋划新招数,使出新“拳法”,推动浙江率先进入质量时代、标准时代、品牌时代。副省长朱从玖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多次带领质监干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手把手指导质监部门深化开展“三强一制造”工作。

  另一个收获是质监部门在推进“浙江制造”过程中实现了自身工作模式的转变、创新。浙江省质监局目前正在加快由单纯行政执法部门向提供基础性公共产品的综合性服务部门转变。

  在工作架构上,打通了政府和市场的脉络。浙江省质监局积极探索符合WTO规则的政府治理方式,明晰了政府和市场在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中的角色定位,让市场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通过制定标准、发挥第三方机构认证、检验机构检测作用,政府以规则和数据加强监管这条工作路径,构建形成以标准为手段倒逼转型、引领升级的新途径。

  在工作推动上,融通了质监部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动能。浙江省质监局在重点工作中注重加强质监职能与全省转型升级“组合拳”的有效衔接,努力推动省、市、县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联动,注重汇聚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质量中介机构等多种社会组织力量。

  在具体工作中,积极联通企业主体与政府部门和各类社会组织,对接企业需求,落实帮扶措施。通过开办“浙江制造”品牌训练营,开展“浙江制造”标准研制和宣贯、“浙江制造”认证辅导等活动,集聚国内外高端质量、技术、标准、认证人才资源,指导企业对标、达标、创牌。

  日前发布的“浙江制造”品牌建设3年行动计划,为“浙江制造”的发展谋划了一张靓丽的蓝图。根据计划,浙江省每年要制定“浙江制造”标准100个以上,培育“浙江制造”品牌企业30家。到2018年,总计要制定“浙江制造”标准300个以上,为主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国家标准200项以上,规上企业先进标准采标率达到60%以上,新增中小企业采标1万家以上。

  “浙江制造”——共享世界好品质。在前不久浙江宁波举行的消博会及中东欧产品博览会上,“浙江制造”举行了品牌发布及展示活动,方太厨电和新秀箱包两企业的标注“浙江制造”“品”字质量标识产品亮相市场,引起与会多国来宾及中外媒体的关注。

  “浙江制造”,正以探索者无往不利的姿态,为确立自己“中国制造”标杆的地位不懈努力着。

推荐新闻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询
  •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