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艺术史学家来到实验室 通过科技手段验证作品真伪
2016-11-01
作者:
浏览数:571
书画史上曾有一段趣闻,北宋书画家米芾常借人古书画自临,临得特别像,最后把赝本还回去,自己收藏真品,为此苏轼还曾作诗打趣道:“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可见,赝品制作自古就有,而且一直以来都被世人所轻视。而现今在艺术品真品与赝品的鉴定方法上,主要分为美术史风格以及科学技术鉴定,其中,随着科技的日渐发展,对于艺术品赝品检测手段不断发展进化,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证。
法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修复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艺术品辨伪·保存及修复领域专家卡蒂·维耶思卡兹介绍:“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史学家来到实验室寻求帮助,通过检验赝品的科学方法来求证作品真伪,帮助他们下最后的结论。”
我国宋代与清代临摹仿制最为盛行
在中国,文物保护作为一项古老的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相关文章表示,据史料记载文物的修复、仿古业始于春秋时期,至唐代则已经出现临摹前人字画等伪作之事,到宋代通过仿制以假乱真的临摹仿制极为盛行,在明代仿制也多制工粗糙。发展至清代,临摹仿制又再次盛行起来,尤以仿造青铜器繁多,多以商周真器作模式,器形、纹饰仿得相当逼真。
在西方,原作与赝品之间的差异问题一直都是各位学者研究与争论的重点,他们认为赝品问题关系到审美经验的本质和艺术品的界定,这是传统美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当代艺术哲学面临的新挑战。
其中对于赝品的定义,语言学家楠·斯托内克尔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复制既存的作品,称为“意指性的赝品”,另外一种是具有创造性的赝品,是伪造者模仿既存的某个艺术家或某个历史时期的风格,一般是因为那个艺术家或那个时期的艺术具有很高的价值。大多数著名的赝品都属于第二种。
当代西方艺术史上最著名的伪造例子是荷兰艺术家汉·凡·米格伦对荷兰17世纪绘画大师詹·维米尔作品的伪造。1945年,米格伦承认是他伪造了 8 幅著名的归于维米尔和德·霍赫的画作,而在1937年这些绘画被“重新发现”的时候,被认为是维米尔的杰作。
赝品检测技术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
对于大部分美术学院的学生来说,艺术绘画各种技法或许并不陌生,但连他们也难以区分有关赝品中真迹、副本、复制本等概念的异同。更有甚者,当认为一件艺术品是“假的”的时候,人们就会立即联想到一个贬义词“欺诈”。事实上,艺术品的真假问题不能一概以“赝品”与否而论。
“赝品”本义指工艺精湛的仿真品,而今通常意指工艺拙劣的仿冒品。所谓的赝品检测技术可以追溯到罗马时期,当时的“赝品”一词指的是假币。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概念逐渐被引申到艺术品当中。
其中关于赝品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件被确定为赝品的作品也可以反过来成为艺术品,这让“赝品”的定义进一步复杂化。
一直以来,由于市场的存在,无论中西方存在赝品的现象都非常普遍。在欧洲,一些博物馆也清楚自己的藏品中存在赝品。例如,在1914年,人们认为著名画家伦勃朗的传世作品超过一千幅,而今天检测鉴定出的真品仅有300幅。反观中国,近年来书画赝品案屡报不止。
不可见光谱的运用是重要检测手段
修复师林祥清曾向收藏周刊记者透露,中国古书画鉴定专家以画风、作品画技来辨别赝品,而修复师是以通过技术来判断,“事实上,古书画的鉴定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困难”。面对形形色色的赝品,非专业艺术史家,除了修复师的技术判断外,西方科学的辨别方式或许是当下最靠谱的方法。
今年四月有关“艺术赝品检测的科学方法”的论坛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其中法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修复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艺术品辨伪·保存及修复领域专家卡蒂·维耶思卡兹在论坛上就表示:“科学检测艺术品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 取样 ,即从作品中提取一小块样本运用化学原理进行检测。通过取样检测,一幅画作所采用的颜料、运用的技法、经历的修复等各种信息都一目了然,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解读,从而可判断这幅画作的真假。”
卡蒂·维耶思卡兹介绍,在情况比较复杂、很多珍贵的作品根本不被允许取样的情况下,这时候专家们就必须采用不同的光源来进行检测,这需要具备两种条件:光源和检测方法。紫外线和红外线还有X射线等都是人肉眼不能看见的光,通过仪器“扩大”可见光的范围,也是检测艺术品的重要手段。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单国霖也曾表示,给书画“拍X光”的方法,可以增加鉴定的准确度。他介绍,一是运用软X光摄影拍摄分层照片、印章、文字,利用该法,上海博物馆馆藏的王羲之《上虞帖》被鉴定为唐摹本。
卡蒂·维耶思卡兹认为,“紫外线与红外线的穿透力非常强,在检测签名是否真迹方面,紫外线是个绝佳的帮手。”她介绍称,运用红外线,则可以帮助检测作品当中是否存在草稿痕迹,也可以观察到画家在画作过程中对作品修改过的痕迹。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史学家来到实验室寻求帮助,通过检验赝品的科学方法来求证作品真伪,帮助他们下最后的结论。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科学家而言,他们的工作只是通过技术的检测来寻找作品是否有草稿痕迹。在法国,科学家是没有权力来决定一幅画作是真迹还是赝品的,他们只是作为检测专家被咨询,拥有最终决定权的是艺术史学家。
另外,X射线穿透力极强,能为我们提供画作的内部结构、位置排列秩序以及运用的材料等信息。被X射线照过的画作,可以看到作品所用的木板材质,或者木板的拼装状况,甚至里面的钉子的尺寸、形状等等都一览无遗——这些因素都反映了作品的年代,可以帮助艺术史学家考证作品的真伪。
赝品制作者有一些特定的运用技巧,比如他们会用一个针头般的工具来模仿有年代的裂痕,但这些裂痕都只停留在表面,通过X射线就能检测出来的。如果把有裂痕的X光片放到真迹上,裂痕痕迹和真迹完全吻合的话,专家们就不再怀疑这个作品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