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良好的控制,其中PCR技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其高灵敏度、快速、操作方便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4月26日,国家卫健委举办全国视频会议,明确提出“所有县区级以上疾控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抓紧进行改造,加强PCR实验室的建设,在短时间内形成核酸检测能力”。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下PCR实验室。
随着各地都在建立PCR实验室,其相关的指导文件主要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管理办法》//m.yuwotou.com/
要求临床PCR实验室,不但在实验室设置及仪器设备等硬件上要满足开展临床检验的条件,而且要求实验室在日常工作要有文件化的工作程序。
PCR实验室在建设的原则上应分为四个单独工作区域: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和扩增产物分析区。为了避免交叉污染,进入各个工作区域必须严格遵循单一方向原则,即只能从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不得逆向流动,并且各区完全独立,如为一个区套一个区的模式,区间不能直通,则必须建有缓冲间,保证两个区域间始终处于隔离状态。
某医院PCR实验室平面布局如下图所示,整个区域有一个公用走廊,每个独立实验区设有专门的缓冲区。通过压差控制,使整个PCR实验过程中试剂和标本免受气溶胶的污染,并且降低扩增产物对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有实验的地方,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实验室污染。实验室的污染,不仅会影响实验与科研的质量和效果,还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损害,那么,针对PCR实验室废水污染,我们又该如何预防与控制呢?
PCR实验室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避免污染,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有扩增产物的污染;天然基因组DNA的污染;试剂的污染;标本间的污染等等。同时,这一类实验室所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一般都含有铅、汞、铬、六价铬、铜、铝、锰等重金属以及大量细菌、病毒、虫卵等致病病原体,还有化学药剂、放射性同位素、各种器皿的洗涤而产生的废水等。
这些实验室废水如果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下水道,会严重污染环境,甚至会威胁到人类健康。因此,我们在处理这些废水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过程控制原则
对实验室各类废水的产生、处理、排放的全过程应进行控制。
2、减量化原则
严格要求实验室废水处理安全管理体系,在废水和污染物发生原处进行严格控制和分离,将各类废水进行分类收集、源头控制、清污分流。严禁将实验室废水直接排入下水道。
3、分类指导原则
根据实验室不同性质、规格、废水排放去向以及排放要求对实验室废水进行分类指导。
4、达标与风险控制相结合原则
全面考虑不同实验室所产生废水达标排放的基本要求,同时加强风险控制,从工艺技术、工程建设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应对突发性时间的能力。
5、生态安全原则
有效去除废水中有害物质,较少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产生和控制出水中过高余氯,保护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