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莫让仪器睡大觉
2014-11-17
作者:
浏览数:899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17日 18 版)
■具有公共性、稀缺性特点的科学仪器设备是国有资产,应尽快改变部门分割、单位独占的格局,加快推进开放共享、提高使用效率,以充分释放其潜能、发挥其作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研人员要想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科学仪器和实验设备自然不可或缺。随着我国科技投入连续多年持续递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学仪器设备也鸟枪换炮,数量、质量均大幅提升,让前来参观、交流的国际同行羡慕不已。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近9万台(套),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就有54918台(套),原值总计780.2亿元。
那么,这些价值不菲的科学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如何?据权威部门的调查,2013年我国全部科学仪器设备的年均有效工作机时为1157小时,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000多小时。这充分说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许多课题组(科研团队)购买了科学仪器设备后,其利用率和共享水平非常低;相当一部分仪器设备存在部门化、单位化、个人化倾向,闲置浪费现象相当严重。
耗费了国家巨额资金的仪器设备,为什么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却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
据业内专家分析,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是对学科发展战略缺乏深入的研究,很多科研单位并没有想清楚长远目标是什么、究竟要做些什么,就盲目上马购置仪器设备,等到位后才发现派不上用场;
第二是“但求所有、不思所用”的狭隘心理作怪,一些课题组把买来的仪器设备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即便自己不用,也不愿意让其他部门和单位的人用;
第三是缺乏有资质的专业人才使用维护,导致购买的高端仪器设备无法发挥作用。
科学仪器设备的闲置、浪费现象,近年来已引发广泛质疑和批评。有人总结,许多昂贵的仪器设备存在“三低”现象:管理水平低、共享程度低、使用效率低。每年的“两会”上,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各种建议,以期减少这种巨大的科研经费浪费。
具有公共性、稀缺性特点的科学仪器设备是国有资产,应尽快改变部门分割、单位独占的格局,加快推进开放共享、提高使用效率,以充分释放其潜能、发挥其作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
为改变科学仪器设备的“三低”现象、减少科研经费的巨大浪费,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制定《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前不久已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将择日发布实施。人们期待着,有关部门和单位能不折不扣地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措施,让那些睡大觉的科学仪器设备尽快醒过来、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