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开放共享让大型仪器“享”起来

2014-12-24 作者: 浏览数:1079

  南开大学仪器管理平台是由校级大型仪器管理平台、院级仪器管理平台和平台管理中心三级构成。

  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不仅加强平台建设、制度保障,还配备了数量和素质都合理的大型设备管理团队。

  通过将大型仪器与社会单位共享,高校帮助企业等很多社会单位解决了买不起昂贵仪器设备做检测的难题。

  华东理工大学的73台大型仪器没有休息日,甚至到晚上12点后,华东理工大学的部分大型仪器依然在忙碌。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华东理工大学推出了大型仪器设备全时段共享机制,这73台大型仪器得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地面向全校师生提供服务。

  以上场景只是我国很多高校面向校内师生共享大型仪器的缩影,像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也面向校外社会单位开放大型仪器,这些高校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校内共享、校外共享等方做了哪些探索?中国教育报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

  建立统一管理机制搭建共享大平台

  “高水平的前沿研究离不开尖端科研设备的支持,而这类设备往往耗资巨大,单个课题组难以承担。”在中科大副校长张淑林看来,学校为每个课题组单独购买这些尖端设备既不现实也没必要,而且课题组也相对缺乏管理这些设备的专业人才,不利于设备的维护、利用。

  为解决这一当前高校和科研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从2000年起,中科大就决定建设统一管理、开放共享的公共实验中心,购置一些各学科急需、通用的大中型实验仪器设备、软件平台等,逐步建立起资源公用共享系统。

  “当时正是‘985工程’一期建设时期,我们没有国家重点建设经费‘撒胡椒面’,而是拿出8000万元建了4个公共实验中心,出发点就是希望使有限的资金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张淑林介绍说,目前该校已建成理化科学、生命科学等6大公共实验中心,拥有大中型仪器设备280余台套,各类仪器总价值约3.5亿元。

  中科大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胡兵介绍说,该中心自主研发了一套智能化、信息化的实验仪器共享管理系统,该系统具备用户管理、预约、计费管理、仪器管理等6大功能,使整个中心的管理流程顺畅而高效。

  “学校对6大中心统一管理,相关学院受学校委托进行协助管理,各分中心又有各自的管理运行制度。”中科大公共实验中心主任鲁非介绍说,学校“搭台”,学科群“唱戏”,这种模式使各个分中心探索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

  在设备采购这一公共平台建设最核心的环节上,中科大把自主权下放给各分中心。每个分中心都设立了专家委员会,由学院领导和相关教授组成,在前期广泛征询科研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由专家委员会对中心的仪器购置、规划发展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报学校核准。这样的会议平均每2至3年召开一次,能够及时地跟进科研工作者对设备的具体需求。

  相比于中科大以6大公共实验中心撬动学校大型仪器共享机制,南开大学在2003年就成立了由主管校长担任主任的学校大型仪器管理委员会,建设了大型科学仪器虚拟管理平台。同时,该校设立大型科学仪器虚拟管理平台开放基金及维修基金。从2003年起,学校每年拨付200万元专项经费作为大型科学仪器虚拟管理平台的开放基金及维修基金。

  2011年6月,南开大学新的校级大型仪器管理平台在全校试运行,该系统集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管理于一体,实现对平台仪器实时在线管理,可进行系统信息交换和通讯、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及监控。

  据南开大学实验室设备管理科科长胡宁介绍,该校仪器管理平台是由校级大型仪器管理平台、院级仪器管理平台和平台管理中心构成。截至目前,校级大型仪器平台接入170台大型仪器,5个院级平台接入85台大型仪器。校级大型仪器平台有效用户人数为3166人,其中教师用户596人,学生用户2570人,课题组476个,3年完成测试收费1135万元。

  与南开大学类似,西南石油大学则于2010年在该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下设科级单位“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制度建设,开放共享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使用中的协调、监管、咨询、有偿使用收入分配、使用效益考评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的调配等工作。

  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不仅加强平台建设、制度保障,还配备了数量和素质都合理的大型设备管理团队。

  西南石油大学通过实施“实验队伍培训计划”、“实验室中青年骨干培养计划”、“打通实验队伍职称晋升通道”等一系列措施,培养了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同时,该校制定了《西南石油大学自研自制项目管理办法》,以项目资助的方式鼓励师生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研制、升级改造、功能开发等。

  张淑林也认为,专业化理念不仅应体现在体系以及硬件上,更应体现在队伍建设上。为此,中科大为公共实验中心工作人员量身打造专门的评价体系,单独对其职称与业绩进行考核,激励该中心工作人员专注于对仪器的性能改进和功能开发,从而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目前,中科大公共实验中心共有专职技术人员126人,62%的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拥有正高、副高职称的人数分别为15人、25人。

  高水平的仪器管理团队,不仅使中科大公共实验平台可为用户提供解析样本数据和结果等专业服务,也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以生命科学实验中心为例,该中心平均每年为校内外用户提供仪器使用时间达5万小时。

  校内全时段共享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活力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小张之前通过了该校现代仪器分析A、B课程考核,因此他在提前预约成功的情况下,可以在任一天、任一时间进入该校分析测试中心使用大型仪器做实验。

  华东理工大学自1998年开始尝试大型仪器向学生开放,该校当时开设了仪器操作的培训课程,该课程结束后,青年教师及学生可以申请参加考核,考核合格才能颁发仪器上岗证。

  2013学年上半年,华东理工大学对此进行了改革,该校面向研究生开设了现代仪器分析A、B课程,同时也向青年教师开放了现代仪器分析B课程。现代仪器分析A课程主要向学生讲授所有大型仪器操作的理论知识;而B课程则将仪器分门别类,由仪器管理人员按照仪器类别,先为学生讲授如何制作样品、调试仪器等技巧,随后在仪器前一对一、手把手地传授学生操作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时,由3名专家组成专家考核组,学生上机操作,专家考核组对学生上机操作情况打分,合格的可独立上机操作,获得75分以上成绩的通过考核。

  华东理工大学实验室与装备处处长蓝闽波介绍说,现代仪器分析B课程为32学时,每个教学班班额根据仪器的特点不同而不同,以保证每个学员都有充分的上机时间。为不干扰正常的科研实验,该校将这两门课程安排在晚上,同时按照参加课程人员将来所做实验的轻重缓急,可优先安排上课。

  蓝闽波解释说,之所以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所学不同,是因为青年教师基本掌握大型仪器的理论知识,而缺乏独立操作仪器的技能。而研究生缺乏操作大型仪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只能先学习A课程再学B课程。

  对于为何开设这两门课程,蓝闽波解释说,一方面是因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有时需要自主调节大型仪器参数获得数据,如让仪器管理员用常规参数操作仪器,难以达到实验理想效果;另一方面是因为该校面对全校师生,推出科研仪器全时段共享机制。

  据介绍,目前华东理工大学所有单台件价值40万元以上的仪器全部加入全时段共享机制,这73台仪器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地提供服务。

  “管理人员下班,仪器不下班。”蓝闽波表示,为解决节假日和夜间开放仪器所导致的管理和安全问题,该校全时段共享操作流程完全实现了自助,无需安排管理人员值班。通过现代仪器分析B课程考核的该校师生,可在全时段共享平台上预约,自行操作仪器完成测试。全时段共享平台会在用户预约的时间,通过校园一卡通自动完成身份认证、打开门禁,并对操作进行全程监控。师生还可根据自身课题需求,自主调节大型仪器参数,及时发现实验现象。

  蓝闽波提供的数据显示,自华东理工大学对研究生进行大型仪器的操作培训,并推出部分大型仪器全时段共享机制以来,该校大型仪器利用率比之前提升了50%,全时段开放的73台仪器到现在为止,共增加了超过7000小时的使用时间。透射电子显微镜等部分热门仪器平均每天夜间使用超过4小时,每天的热门时间17:30—24:00基本被预约满。

  中科大公共实验中心也通过提升该校研究生使用大型仪器的能力,提高大型仪器利用率。据介绍,该校公共实验中心专门成立了研究生实验训练中心,每年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物质结构分析、工程与材料等多门课程。仅2013年,该校就开设37门课程,选修课程的研究生、本科生总计3092人。

  据统计,近5年来,中科大公共实验中心累计为8万人次研究生提供了测试服务,测试样品数近70万份,支撑研究生发表SCI、EI论文5000余篇,其中三分之一为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中心支持的博士生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博论文”23篇、“中科院优博论文”62篇。

  西南石油大学在大型仪器校内共享方面也卓有成效,该校在2008年自主开发了一套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学校具备开放共享条件的大型仪器设备全部纳入共享平台。目前,共享平台中共有166台套、价值达到10146.28万元,按台套数算已占全校仪器的50.46%,按价值算已达65.72%,此项有偿服务收入已达每年120万元。

  西南石油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郭平介绍说,近3年来,西南石油大学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近60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60多项,这基本上都是学生们在该校实验室自主实践获得的成果。

  为促进大型仪器校内共享,2011年12月,南开大学出台了《南开大学大型仪器管理平台测试收入分配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平台仪器测试收入的10%、10%、1%分别作为仪器组人员的酬金、平台仪器维修基金、平台运行维护费,仪器测试收入的79%返回学院,作为仪器组测试成本、日常运行和维修经费。

  对校外单位开放共享换来双赢局面

  前不久,中央出台的《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强调要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重大科研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

  对此,张淑林表示赞同,他说:“资源说到底是国家给的,理应为社会服务。高校的公共平台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我们视之为一种责任。”

  据张淑林介绍,中科大公共实验中心目前已有2个国家级计量认证检测中心、1个国家级信息安全评测中心、1个省级实验动物中心,这标志着该校公共实验中心具备了依法为社会提供公正、科学数据的资质。

  据介绍,2009年,中科大公共实验中心加入“中科院合肥战略能源与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积极为安徽省公安厅、交通厅、卫计委、环保厅等部门及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交通事故责任鉴定测试,以及大量的食品、药品质量鉴定、环境安全、高新技术的样品测试,平均每年为外单位提供约3000人次各类测试服务,测试样品2万多份,服务机时3万余小时,。

  鲁非以该校工程与材料科学实验中心为例介绍说,该中心所属的几何量测量、材料测试与分析、热分析实验室都具备相应的国家级计量检测资质,并面向社会相关领域提供检测技术服务。

  “江淮汽车技术中心于2012年初启动与我们的合作项目,委托我们进行29种主要发动机关键部件的相关性能测试。”中科大工程与材料科学中心主任翟超介绍说,中心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丰富的技术积累和从事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的资质,可以满足江淮汽车的测试需求。江汽集团在报告中也表示,在和中科大工程科学中心的合作中收获颇丰,已经预约在后期继续邀请中科大相关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张淑林认为,该校与企业等社会单位共享该校大型设备是互惠互利的,“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校公共实验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得到进一步锻炼与提升,更有利于中心的长远发展,这无疑营造出一种良性多赢的局面,开放的胸怀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胡宁介绍说,为方便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两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两校在2013年4月开通了两校大型仪器平台校际互通,凡两校有预约使用对方学校大型仪器平台仪器意向的教师,可在对方学校大型仪器平台申请设立课题组账户。

  “申请程序很简单。”胡宁表示,课题组登录本校大型仪器平台,下载《天南大互通预约共享平台课题组申请表》和《大型仪器平台仪器使用计划表》,由课题组负责人填写后交本校平台管理员审核。课题组申请获得批准后,在对方学校大型仪器平台建立课题组并开通财务账户,再给账户充值就可进行仪器使用的预约。截至目前,天津大学在南开大学大型仪器平台开设57个课题组,南开大学在天津大学大型仪器平台开设63个课题组。

  南开大学大型仪器平台还面向天津及周边地区的学校、科研机构及企业提供共享服务。据胡宁介绍,自2011年9月至今,南开大学大型仪器平台服务校外用户90家。

  北京诸多高校为让“沉睡”的科技创新潜力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也积极将大型科研仪器与企业等社会单位共享。北京大学授权具有测试服务资质的北京燕达微构测试中心,作为校内开放资源的专业服务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了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这一专业化市场运营机构,代表学校统一运营实验检测资源,面向社会提供商业化检测服务。

  北京多所高校还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大型科研仪器与校内外机构共享。2009年,清华大学将“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额度增加到1200万元,并出资8000万元新建高性能计算机平台和电磁实验室平台,完善、增加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资源。北京大学创立了仪器创新研发基金,鼓励科研人员通过市场和企业的需求申报项目,对项目完成有明确的市场化目标。在北方工业大学,校方将共享服务纳入教师的晋级和职称考评体系,以提高他们服务企业的积极性,扩大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广度。

  通过将大型仪器与社会单位共享,高校帮助企业等很多社会单位解决了买不起昂贵仪器设备做检测的难题。例如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仪是抗体筛选的关键设备,重庆大学基因工程中心实验室是西南地区最早购进该设备的科研单位之一,在加入重庆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后,该实验室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卫生部免疫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为其承担的科技部“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供测试并取得成功,为华西医院利用质谱进行膜蛋白鉴定提供了必要条件。

  华东理工大学等更多的高校也像重庆大学一样,将学校部分大型科研仪器纳入所在地区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企业等社会单位解决难题。近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正式上线,浙江理工大学就将700多套、总价值5亿多元的仪器设备纳入该平台。娃哈哈等企业可以进入平台网站进行预约,检索到所需仪器后,在该仪器可供开放的时间里选择预约日期,预约成功后,可进入实验室自主测试,也可以送样委托检测。测试完成后,后台会根据测试情况进行费用核定,企业再确认付费,此举减少了企业科研成本投入。

  浙江理工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张瑞林认为此举是互惠互利的,因为高校同样面临仪器设备养护维修成本,而向企业有偿开放共享后,收入部分可以用于维护支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只是北京、上海等多地所搭建的类似平台的缩影,更多类似平台已经运行多年或正在建设,这类平台也正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改造自己的线下服务流程,让企业等社会单位更加便捷地使用大型仪器。例如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该基地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让企业等用户能随时了解该基地研发及实验室资源的变化情况,随时可获得测试服务咨询和研发实验服务。(记者 刘盾 汪瑞林)

  【链接】

  五措施推进重大科研设施仪器向社会开放

  《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提出,为推进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将采取五方面措施:

  第一,所有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都纳入统一网络平台进行管理,各个管理单位都要按统一标准建立在线服务平台,纳入国家管理平台。建立开放记录,对设施和仪器的使用分布和使用情况公开。

  第二,实行分类的开放共享。大型科学装置和科学仪器中心要把“开放”纳入到日常管理;对于科学仪器服务单元和单台(套)50万元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按照不同专业或仪器功能,打破管理单位界线,形成专业化、网络化的科研仪器服务机构群。

  第三,建立开放共享的评估体系。建立统一的评价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对通用和专用设备分别制定评价标准和办法,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结果。

  第四,加强开放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一方面,用户独立开展的科学实验形成的知识产权由用户自主拥有,论文等要明确标注利用仪器情况;另一方面,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后,要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安全管理。

  第五,强化管理单位的主体责任。明确管理单位法人责任,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团队等,提高利用效率和开放水平。

  高校大型仪器使用情况请见“高校大型仪器“沉睡”之惑”。

推荐新闻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询
  •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