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面向行业,开放使用也是为了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2015-01-22 作者: 浏览数:1363

 

 

  “作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科技交流与合作,面向行业开放服务方面,为了实现重点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和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各项效能,在优先满足本实验室研究开发工作需求的前提下,利用建立的研究平台和资源,面向行业、开放使用。”

  ■一线对话

  被视为工业时代下天然纤维延续的生物基纤维在2015年走势如何?

  根据相关规划显示,2015年,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产量将由2012年的300万吨(包括传统生物基再生纤维)提高到510万吨,年均增长17%。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的总产值将达到1050亿元,增加值达440亿元。

  “生物源纤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研实体。” 生物源纤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孙玉山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验室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增强技术辐射能力,将推动生物源纤维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升,而实验室的目标则是成为面向行业服务的高效率的创新平台。

  记者: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发展的近期目标是怎样的?依托NMMO溶剂法纤维素工程化关键技术将有什么新动作?

  孙玉山:实验室利用依托单位在设备设计制造方面的优势,增加和完善实验室设备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重点完善实验室在溶剂回收、制备和溶解过程研究、纺丝技术研究、表征和评价、应用开发方向的设施,通过两年的建设,使实验室成为纤维制造工程化技术和关键设备研究开发的应用基础研究的平台,为产业化工程设计和装备制造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NMMO溶剂法纤维素工程化关键技术开发项目的运行,建立和完善一条模拟工业化单元的实验线,可以进行纺丝原液连续制备与输送、纺丝、溶剂回收等工程化实验研究,解决目前国内新型装备和研究手段缺乏的困境,为我国溶液纺丝工程化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记者:在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建设上,实验室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特色管理管理体制,能谈谈管理体制是如何具体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吗?

  孙玉山:生物源纤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研实体,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是独立的预算单位,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领导班子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主任负责组织领导本室的研究开发、学术活动、人员聘任、行政管理,领导建立和修改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根据学术委员会的建议,决定实验室科研方向、选题等重大问题,副主任协助主任承担实验室常务管理工作。在实验室日常管理方面,建立了实验室会务制度,两周召开一次,讨论决定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明确了实验室主任任期目标责任制、副主任工作职责,制定学术委员会章程,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技成果管理办法,设备管理规定,实验室管理规定,档案管理规定,保密和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与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实验室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实验室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布置工作安排,每年有详细的工作总结和研究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实验室将建立办公室负责落实各项具体管理工作。

  记者:目前实验室规模和队伍结构的总体规划是怎样的?紧盯科研的同时对外交流及国内外学术活动情况如何?

  孙玉山:实验室目前的发展规模为102人,实验室主任将根据实验室发展目标,从国内外自主聘任专兼职研究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为了培养和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实验室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科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建立实验室运行机制,积极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团结和谐的学术氛围。

  实验室在“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开展多渠道的产学研合作并举办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实验室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与国内大学、研究机构特别是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所在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发挥优势互补,共同策划和争取国家重大项目,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

  目前,实验室已与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四川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关系。自2007年以来,共联合培养研究生32人,目前在读学生12人,其中博士1人,研究生8人,本科生3人。此外,实验室建立了“卓越工程师实习基地”,接纳天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班的本科生进行顶岗实习。2014年9—12月已完成12名化纤专业的学生实习工作。实验室与天津工业大学建立了“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努力成为纺织行业高水平的创新复合人才的培养基地。

  记者:在全国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设备普遍对外开放的趋势下,实验平台的开放和共享情况做得如何?

  孙玉山:作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科技交流与合作,面向行业开放服务方面,为了实现重点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和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各项效能,在优先满足本实验室研究开发工作需求的前提下,利用建立的研究平台和资源,面向行业、开放使用。

  为了使开放服务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实验室积极配备经验丰富的工艺设备技术人员和专业操作人员,吸引了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到实验室进行中试试验,通过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增强技术辐射能力,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升。自2007年批复建设以来,实验室已为行业企事业单位提供检测评价服务累计15000余样次。

推荐新闻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询
  •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