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中科院将冲破仪器研发“死亡之谷”

2015-02-02 作者: 浏览数:1424

  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援建,到独立运行成为中科院序列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苏州医工所)一路走来,始终注重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尤其是医疗科学仪器的成果转化工作。尽管年头不长,但它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如今,在中科院提出“率先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苏州医工所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该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邓强表示,未来,他们将致力于打造生命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

苏州医工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邓强

  力争中小型医学影像取得突破

  白春礼院长上任伊始,即提出中科院各研究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聚集力量,制定“一三五”发展规划,形成自己的特色。对此,苏州医工所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布局。

  “我们的"一",自然是定位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至于"二",则包括超分辨显微光学核心部件及系统研制以及新型血液免疫分析技术与系统两个方面。”邓强说。

  为什么是这样选择突破口?记者了解到,当前,在大型医学影像领域,GE、飞利浦等国外公司的实力很强,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要想在短时期内取得突破难度很大,为此,研究所另辟蹊径,选择了显微光学医学影像作为突破口,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取得突破。目前,他们与201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白兹格就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度合作。

  关于未来的发展,苏州医工所把五个重点培育方向锁定在低成本高端医学影像技术、生物效应评估技术、多模在体光学成像技术、病原微生物检测分析技术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为了实现独具特色的“一二五”规划,苏州医工所在人才布局方面颇费了一番功夫。“我们所目前有两种类型的人才,一种是作应用基础研究的,一种是做工程化的,主要来源于企业。总之,围绕成果转化,我们在队伍配置上进行了合理布局,而不是简单交叉。”邓强说。

  在人才后备力量的储备方面,苏州医工所除了单独培养的研究生,还在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大、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学生。

  注重成果转化

  为促进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苏州市合作共建苏州医工所。

  “这也是我们的定位,作为共建所,既要完成中科院的各项要求,也要服务于江苏省的经济发展。”邓强说。

  苏州医工所自成立以来,一直面向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重大需求,开展先进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力图引领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建成医疗仪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平台,成为不可替代的国立科研机构。

  邓强告诉记者,苏州医工所涉及的研究,包括医用光学、医学影像、医用电子、医用声学、临床检验试剂等多方面,其学科研究方向本身就是交叉学科。

  研究所确定了技术立所的发展模式,力图通过医疗仪器、医用材料、生物试剂等方面相关核心技术的发展,带动学科的发展。

  目前,研究所已经拥有中科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筹)、江苏省医用光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五个苏州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我们还邀请了多名海外知名教授担任研究所的顾问,美国斯坦福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等的华人学者、海外企业的研发团队也通过项目的形式和我们所开展合作。”邓强介绍说。

  以创新研究院为方向

  2014年7月,“率先行动”计划的提出给苏州医工所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此,邓强认为这是经过院领导全盘考量的,“并不是一个为计划而计划”的布局,是当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国立科研机构的内在要求。

  “科研院所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按照其规律也该进行改革了。”邓强说,"率先行动"计划是一次源自内生动力的改革,也是一个系统性的改革方案和计划。从院机关开始,到科研项目的管理方式,再到研究所的管理方式,中科院的改革举措正在全力推进。”

  “它是一个非常全面、有重大突破的改革计划,而且是上下结合,既有顶层设计,也能从各研究所的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这是很难能可贵的。”邓强说,苏州医工所在这次“率先行动”计划中,也有着自己的考量,主要将向三个方面推进。

  苏州医工所首先要建成成果转化、工程化的平台。基于医疗仪器发展的特点,一项技术,或者一套医疗仪器从研发成功,到真正实现产业化,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科研人员需要研发出原理样机,再用工程化的手段表现出来,再进行动物实验、临床实验,最终才能走向企业应用。

  “科学家能做出医疗仪器的样机,企业也能批量生产成型的机器,但中间的工程化实验的这段工作,比较少有人做。这需要将软件、机械、质量体系、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在工程化阶段全部走完,我们就是要承担这个阶段的任务。”邓强说。

  “从某个层面来说,工程化的工作,类似于孵化器,但我们不同于传统孵化器的是,我们有工程化技术和综合服务能力,经过孵化的成果是成熟的,产出的是产权明晰的公司。目前已经有十四五个项目在运行。希望未来通过我们的工程化平台,能够将科学家变成亿万富翁,吸引海外的高端工程人才回国创业。”邓强说。

  苏州医工所的第二个设想,就是力图成立医学物理学实验中心。邓强介绍,这个中心力图将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结合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等学科,应用于医学上;实际上,医学物理学就是研究全谱段电磁辐射与生物单元(分子、细胞、组织)相互作用机理,以此促进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手段的改进和更新。他们希望,未来这个中心能够成为国家医学物理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至于第三个设想,苏州医工所力图建设一个中科院生命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邓强认为,高水平、原创的科学研究需要原创的科学仪器。从科学仪器研制创新链看,从提出设想(实验系统),到原理样机、产品样机,再到真正成型的产品,这之间花费的时间太长,而且原理样机到产品样机阶段是仪器研发的“死亡之谷”。因此,在中科院的大框架下,可以考虑由各个所先提出需求,即需要解决什么科学问题,用什么样的科研仪器,反馈给创新研究院,苏州医工所就会派出研发团队早期介入,与对方合作,以产权为纽带共同制作出原理样机,再与院内工程技术类研究所合作进行工程化、产业化应用。也就是说,苏州医工所力图打造一个科学仪器的整体解决方案,将仪器研发、工程化的研究所的力量进行整合,力争在生命科学仪器的研发方面实现突破。

  “比如,生物物理所提出需求,我们牵头,联合长春光机所、自动化所的力量,最终打造出成型的产品,实现一体化运作。”邓强说,在这个创新研究院的设想中,他们试图实现多研究所的交叉合作,整合资源,解决该领域的重大问题。

  “当然,这一切还只是初步的设想。但不管如何,我们所将高举产业化、工程化的大旗,力争打造出自己的特色。”邓强最后表示。

推荐新闻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询
  •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