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纺织行业的“环保终极大考”早晚要来

2015-07-13 作者: 浏览数:1243

  曾让时尚界颠覆、环保圈雀跃的新规 却又是一个“然并卵”

  现在人越来越讲究,不管男女老少总嫌衣橱不够大。尤其是大夏天来了,那衣服还不得天天换。可是,小编要说可是了,这些漂亮花花衣服的生产过程可是排了太多污水到咱们的江河湖海里。

  排多少污水这个让咱们消费者承担那是不公平的,按理说有国家标准。2013年环保部开始执行一套叫做《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当时环保人士可是一片雀跃。可是,就在上周,这部《标准》里一些最具挑战和争议的标准,Duang,被打回了原形!环保部出个标准不容易,怎么两年就被推翻了?这背后必定有很大委屈。(下面涉及非人类化学符号语言,阅读需谨慎)

  我们先来看看其中涉及的两项变化:

  将现行规定中纺织印染废水中苯胺、六价铬“不得检出”的规定暂时撤销(但愿是暂时),恢复2013年之前的限值(苯胺1.0mg/L, 六价铬0.5mg/L)

  将现行的“染整废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应达到直接排放限值”,也即化学需氧量需达到80mg/L 的规定暂时撤销。染整废水进污水处理厂,达到间接排放标准即可,即200mg/L 。

  好么,看到这两条“撤销”,有种“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

  没看懂?没关系,那我来翻译成人类正常语言。

  自2013年这套新规正式实施,在过去的两年内,地方、全国的印染行业协会,特别是江浙一带的印染企业,没少向环保部、地方政府等各个部门“反应情况”,直言落实新规之苦。地方环保部门也几次给环保部反应执行过程中的挑战。如今,这一调整公告,也算是宣告这场“企业与环保部”的博弈暂告一段落。

  企业和地方为何连连叫苦?看上去很美的纺织染整环保新标在落实两年后何以最终不得不修改、暂缓执行?小编收集各处挖来的“业内消息”,分析一下这部新规的落实到底遇到了什么难题。

  1.执行难度高

  新规的确是严苛,企业环保成本增加是不争的事实。早在几年前,绍兴印染企业为了将COD从1000mg/L降到500mg/L,当地企业投入设施建设的资金总量据说就高达30.4亿元。印染行业是微利行业,谁做谁知道,废水中的COD从1000到200,甚至80, 那对成本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也有企业反应,在现阶段要求苯胺达到“不得检出”,实在太过困难,“不符合印染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苯胺是偶氮染料的分解物,而偶氮染料,目前仍是国内很多印染厂的常用染料之一。有企业反应,如果要想将苯胺真正做到“不得检出”,除了进一步通过设备,也必然要从染化料的源头入手,尽可能的选择不会分解出苯胺的原材料。这对于企业的采购、技术、理念,自然是一个全方位的新挑战。

  所以,新《标准》实施近两年,依然有大批印染企业不能达到排放标准。是因为标准严苛到无法实现吗?恐怕不尽然。——在水处理技术发展到今天、各类检测和更先进的替代物都已成为可能时,所有的“难度”争议,推导到最后,无怪乎都落在“成本”两字。落实新规就意味着企业环保成本的大幅上升,遭遇到行业猛烈反对也就不难理解了。

  2.标准解释不清

  新规遭遇到的反对和质疑也因为其“含义模糊”。“不得检出”指的是“不得高于环境背景值”,还是应该是绝对的0? 有专家就表示,目前急需对“不得检出”的含义加以明确。对于基层环保执法者来说这也是一种困惑,不得检出,指的是不能含有这类物质,还是以现有监测议题的精度无法测的?如果是后者,那么是否应该在实践中给出一个允许测出的最低值,也即仪器可测出的最低值,以更好指导监督?

  一个模糊不清、留待更多解释的条文,在落实的过程中是不具有指导意义的。

  3.工厂、污水处理厂责任不明

  有企业认为,既然我印染企业已经与污水处理厂签了处理污水的合同,那么要求企业的“间接排放”(即纳入污水处理厂的废水)达到如此高的标准就实在有些没有必要。有些企业甚至觉得,自己投入巨资升级改造了出水质量,倒是达标了,结果一汇入集中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处理好的废水可能还不如自己工厂的出水质量高!浙江省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平台公布的数据就显示,临江污水处理厂在2014年1月1日至11月20日间,COD时均值累计超标58次,氨氮超标873次。

  对于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这一最后关口的把守, 才能反过来强化对企业“间接排放”管控的权威性。

  结语

  纺织行业的“环保终极大考”早晚要来

  这几年纺(shi)织(shang)行业可谓是’内忧外患’:到今年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连续三个月下跌,纺织品出口的增量下滑、竞争力降低已是有目共睹。在平均利润率不足5%的纺织业,做环保改造囊中羞涩,但不做又可能因环保硬约束而出局。但是呢,就像高考一样,再难也得坚持考,纺织行业的环保大考实在是比高考还有必要。

  长久以来靠压缩环境资源获取的利润,迟早是得还的。对于企业来说,标准的收紧已经是大势所趋,可谓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所以小编奉劝一句,各位苦(tu)逼(hao)企业主,对于环保的投入还是宜早不宜晚;而对于政府来说,纺织业的“环保终极大考”,也是考验你们行政管理能力的好机会。纸上谈兵总是空,想要出台一个惠及公众但断人财路的新标准,指导、激发整个行业的良性正向竞争,需要的可是更细致的规定、更充分的调研,还有更具有操作性的检测,否则很容易在落实中因为操作性不强而被人揪小辫子的,甚至可能会导致开倒车!

  别让我们的爱美之心成了破坏环境的帮凶,一边想到花花衣服,一边就想到滚滚污水向东流,可就不好了吧。

推荐新闻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询
  •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