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一个扎根检测的跨业色谱人--访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分析检测副总工程师杨永坛博士

2015-07-15 作者: 浏览数:1382

  老话有“民以食为天”,食品,作为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不可或缺。中粮集团在过去的5年里,在食品安全体系上,不断加大设备投入、技术投入、团队投入,完全依托于全产业链的管理和生产模式,确保了产品品质安全与优良,成就了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好口碑。辉煌的成就背后,有着这样一个队伍,那就是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的杨永坛团队。近期,我要测网采访了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分析检测副总工程师杨永坛博士。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分析检测副总工程师 杨永坛博士

  一个跨业的“色谱人”

  说起杨永坛,1994年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毛细管电泳和气相色谱的研究工作。同年,师从陆婉珍院士,进入中国石化石油化工院开始博士后工作,读博士后期间重点开展了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联用技术相关工作。可以说气相色谱技术是杨永坛“色谱人生”的开始,特别是他在2002年起承担了9年的研究生色谱教学工作,2004年承担中国石化的色谱人才培训工作,色谱在杨永坛看来就如同手中筷子一样熟悉。

  杨永坛2010年来到中粮集团,从事食品检测相关工作,具体负责色谱团队的建设,开始了从石化行业转到粮油食品行业,成为了一个跨业的“色谱人”。

  从农药残留开始做起

  2010年杨永坛初到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当时是中粮集团的创新筹备组,配合集团整体安排,作为主要人员对营养健康研究院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初步规划,“我本人的性格来说,适合在实验室里工作,因为过去一如既往地从事色谱技术方面的科研实验与分析测试工作。我对色谱有着特殊的感情,组建色谱团队是2011年底,我与2011年5位校招生组成。当时仅有的条件是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我本人之前也不是搞食品检测的,但我知道食品中有农残、兽残、添加剂的检测需求,我们开始做的第一件有关检测的事就是农残检测。”杨永坛说。

  茶叶作为中粮的一个产业,农残也是茶叶检测中的一个必须跟踪检测项目。2011年底,杨永坛带着几个人一起开始了茶叶的农残检测工作。杨永坛团队从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做起,建立了中粮集团的农药残留监控体系。

  “当时,我们一直在考虑,有三方面考虑:方法如何开发?如何控制检测成本?如何将开发的检测方法应用到实际中去?2011年底,通过在基层实验室8天时间的调研,了解了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监控现状,并对潜在的风险有了一定了解,借助岛津的实验室建立了37种有机磷、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的检测方法,算是起步了。” 又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基于GB2763-2012的要求和茶叶喷洒农药的实际调研情况,将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范围扩至66种。近一年来,随着实验室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安装使用,团队又建立了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提升了我们实验室服务中粮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的能力。

  杨永坛对葡萄酒中农药残留的检测也有独到的见解。2012年报出葡萄酒农残事件后,集团开始关注葡萄酒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当时,国家没有葡萄酒的农药残留相关标准,杨永坛团队根据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和实际的调研情况,最终建立了监控葡萄酒及葡萄中农药残留的内控方法,并在中粮葡萄酒单元使用,确保了中粮集团葡萄酒的安全。

  农药残留方面,从茶叶开始,到葡萄酒,再到粮食、油脂、白酒、番茄酱、肉食、乳品等,基本可覆盖集团各类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从检测技术上,我们开展了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各类食品基质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近期我们又在开展采用高分辨质谱对多农药残留进行筛查。”

  检测业务逐步铺开

  除在农药残留方面开展工作外,在兽药残留检测方面,团队主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开展了兴奋剂、磺胺类、喹诺酮类、硝基呋喃及全氟化合物等的工作,并对集团下属企业开展培训。基于“企业的需求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一个出发点”这一理念,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产品的研发能力,服务于我们集团产业,确保了集团食品的安全与风险监控。

  现在杨永坛团队已经具备食品添加剂、真菌毒素的检测能力,并将开发的这些技术用于集团各类产品的监控及日常检测中。

  在建立起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及真菌毒素等各种安全指标的检测体系后。团队基于产业需求又开展了粮油食品中质量指标等的研究与检测工作。目前开展了食品中维生素、酵母葡聚糖、黄烷醇、氨基酸及风味物质等的方法开发等工作。

  服务于三级检测体系

  中粮集团为保障食品安全,并承担着国家的社会责任,已经建立了集团检验检测中心、区域实验室和基层企业实验室的三级检验检测体系,这个体系在食品企业乃至全国均具有典型性,杨永坛介绍道:“三级检测体系,第一级是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质检中心。第二级是区域实验室,一共两家,一个在武汉,一个在沈阳。第三级是企业基层实验室,共计170多家。”从设计来说,一级要对二级、三级业务进行指导,对于杨永坛团队而言,“将研究的检测方法应用到实际中去,从技术角度对中粮集团生产的粮油食品进行把控。”

  杨永坛的色谱团队的主要职责是配合集团产业链的发展,从农残、兽残、添加剂、毒素等食品安全的的检测技术方法开发为出发点,开展检测技术服务,为中粮集团的三级检测体系和提高产品安全和品质服务,“我们还负责培训,仪器设备通过实验室比对后,再进行第二轮培训。作为企业研究院,我们首先是为企业服务。”

  乔迁后对未来的畅想

  杨永坛的色谱团队已经从当时的6个人发展壮大到14个人,并且每个人有一个主攻方向,每个人均设计了自己的专业路线。队伍的成长是杨永坛最值得欣慰的事。近两年来团队已经发表文章30篇,申请专利15项。 开发的检测技术在中粮各企业得到推广使用,为中粮集团的食品安全保障切实做到位。

  “自去年,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搬至未来科技城,随着实验室条件的不断完善和平台建设的现代化加速进行,在中心及团队共同努力下,于2014年底通过了国家认监委组织的CNAS、CMA、CMA-F评审。开始承担中粮集团及其他相关单位的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工作”杨永坛说。

  “我们中心是集团的一级检测中心,对于我们研究院来说,我们承担着解决新问题,新方法、分析技术的跟进。作为技术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在食品安全的学科建设上为国家做点儿实实在在的事。”杨永坛朴实的话语中能看出他对未来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的发展充满了希望。

  采访后记:

  采访中,笔者发现,杨永坛博士一直谈及“为企业服务”。的确,无论是小的检测方法,还是企业的战略规划,杨永坛团队将专业的技术能力融入到了中粮的企业文化中。一个起步仅有6人的团队,如今发展到14人。一个小的实验室,如今发展到新的实验楼。······这些都离不开“为企业服务”的根。杨永坛博士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开展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科研、检测、培训工作,真正做到了从企业需求出发。虽然跨业,但跨业不是阻力,是前进的动力。杨永坛团队,一群执着的技术尖兵,每往前走一步,都显得那么踏实。

  附 杨永坛个人简介

  杨永坛,男,1971年生,河北南宫人,民革党员,199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俞惟乐研究员和欧庆瑜研究员。1999年-2001年,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和瑞典Karlstad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陆婉珍院士和Blomberg教授。

  现为任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分析检测副总工程师,从事农残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食品组成分析、产地溯源等与色谱-质谱技术相关的方法开发、技术服务等工作。兼任中国色谱学会理事,中国分析仪器学会理事,北京色谱学会秘书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色谱仪器评议专家组成员。《分析仪器》、《现代科学仪器》、《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编委。

  现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专利和专有技术24项,参与编写专著三部(约15万字),制定行业标准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项。

推荐新闻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询
  •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