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实验室真的有必要安装LIMS系统吗?

2022-05-20 作者: 浏览数:936

  LIMS是英文单词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的缩写,全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它是由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组成,能够完成实验室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管理。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了,在各个实验室几乎都能看见LIMS的“身影”,但其强大的功效却没有真正得以发挥,以至于很多实验室人员认为这个系统很“鸡肋”,但其真的是“鸡肋”吗?实验室为什么要安装LIMS,今天咱们不妨聊一聊。

  LIMS是英文单词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的缩写,全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它是由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组成,能够完成实验室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管理。LIMS基于计算机局域网,专门针对一个实验室的整体环境而设计,是一个包括了信号采集设备、数据通讯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在内的高效集成系统。

  为什么需要LIMS系统

  第一、改进质量管理手段

  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主要由质管、质检和化验几个部门来完成,监测对象涉及到原料、成品、半成品、原辅料等,监测手段是采用各种类型的专用分析仪器,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分析数据的有效监测。

  1、提高分析数据的综合利用率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对产品质量监测主要通过试验报告单、统计报表等形式来实现。由于没有实现分析数据电子化,无法做到数据统计及处理的自动化,也无法对数据做深入的处理,比如建立产品质量相关图、控制图等,因此,为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管理手段,必须实现分析数据的电子化,提高分析数据的综合利用率。

  2、提高分析数据的时效性

  另外,传统分析数据保存和传递是以试验报告单等形式实现的,由于数据传递是通过人工完成的,造成相关部门不能快速得到需要的数据,同时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对生产装置或车间的操作人员来说,能够及时得到分析数据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比较生产和化验数据,为改进操作条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立质监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计算机网络,开辟新的信息交换渠道,提高分析数据的时效性,确保质监工作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实现产品质量严格监测。

  3、挖掘分析数据的潜在价值

  通过对大量历史样品数据的综合处理(统计、查询、比较),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数据的变化趋势,为完善生产装置控制条件,查找质量不合格原因等多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电子化的质量数据为建立产品优化模型提供了基础。

  通过企业主干网和LIMS系统平台,为包括原料、成品、半成品、原辅料等全部质量数据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现共享、快速传递和综合监测建立一条信息高速公路。

  第二、规范实验室内部管理

  在实验室内部,根据实验室业务及质量管理流程,实现样品登记申请、样品登记、任务分配、分析数据的快速采集,审核、处理、统计、查询,直至报表自动生成,最后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桌面用户。

  将人员、仪器、试剂、方法、环境、文件等影响分析数据的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整体内部管理体系遵循ISO9000及实验室评审国际标准ISO/IEC 17025,全面提升实验室的分析水平和规范化管理。LIMS系统的建立也为企业实验室进行标准化认证创造条件。

  第三、实现质量数据大范围共享

  LIMS系统的主要管理对象是实验室,它既是实验室的信息集成,又支持企业其它管理系统对质量数据的快速访问。

  只要有相应的访问权限,LIMS终端用户可以选择浏览质检站或不同工厂的质量数据。通过样品链,在同一个界面中完成对原料、成品、馏出口等不同类别分析数据的浏览。

  系统通过主动提醒方式,将产品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单及时传送到生产车间及装置,避免客户端频繁查询分析数据是否生成。

  第四、强化质量监测手段

  实现大量分析仪器自动采集数据,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准确生产分析结果,并通过与实时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的有效集成,将质量信息快速传递给所有相关系统。

  根据SQC(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方法,建立满足流程企业的通用型质量控制模型,引入相关图、控制图、对比图、方差分析等数理统计技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简而言之,LIMS是实验室管理的隐形管家,好比贾维斯对于钢铁侠一样的存在。而我们国内大多数实验室规模较小,LIMS的存在总体来说并不普遍。但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大环境下,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慢慢的,不知不觉的,LIMS会变得和手机一样,让你再也离不开。

  事实上,很多实验操作人员并不喜欢使用LIMS系统,个人认为以下几点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1、增加工作量,而不是减轻工作量。以前只需要操作结束工作就结束了,现在还要再到LIMS中录入一次数据,这必然是增加工作量的,至少对操作人本人短期而言如此(每隔一段时间让操作员统计自己的操作记录则另说,如与考核挂钩,但此举不太适合不成熟的团队)。除非能够做到操作员只需控制系统,相应的工作就能通过机器人完成,那么我想他们会乐于使用的。

  2、系统背后都是需要人员操作和支持的,所以一个专业化的系统背后对应的是专业化的团队,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如果团队不具备这样的前提就盲目上系统并强制要求,只会带来抵触心理。甚至会带来由于工作职责边界不清而导致的潜在风险。

  3、实际使用系统的人未必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管理者向利益相关人员等解释和培训。人性都是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违背人性的使用要求以及规章制度迟早都是会被淘汰的。

  4、不同角色对系统的要求是不同的,管理者往往关注宏观层面的统计以及风险控制,而执行者则只关心其每日的工作任务是否已经完成,诉求的不同必然导致了矛盾(中性词)的产生。所以本质上是作为管理者和作为操作者这两种角色之间的矛盾关系。所以当管理者强制要求执行某些操作时其实是在给操作者增加任务量,而操作者本人由于不是发自内心的认可这项工作,从而导致了不快。

  关于这方面的体会:

  1、对于非常重要的信息必须要求填写,并且需要解释清楚。其它数据只能是根据情况逐步推广,一定要循序渐渐,自然过渡。等到团队壮大,分工明确之后大家自然而然地也就愿意使用系统了。

  2、定制化自己的产品需求,任何一款产品表现出来的模样都是和其背景有关的,支撑这个系统构建的是开发团队对业务的抽象、对行业的认知,如果其背景和你的不同,那么盲目引进相关的产品可能就会很痛苦。

  3、对于一个小规模机构而言,如果团队还不具备的时候就高价买入信息系统是很危险的,有可能这个系统不但不能给你带来好处,反而是鸡肋,最后钱都让系统提供商赚走了(其实他们也很苦),你自己则无法坚持到系统发挥其真正价值的那一天。一个优秀的系统应该是能够拉你一把,增强你的竞争力的,现实中往往是通过系统逐步规范业务管理,而业务管理的规范反过来会提升对系统的要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4、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要有这个能力和智慧去循序渐进地借助时机推进系统的使用,而不是疾风骤雨式的盲目推进,那样效果可能会打折扣。在决定是否上系统以及上什么样的系统之前管理者自己需要考虑清楚自己团队的实际情况再做行动,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的软件外表,这个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明面上的账大家都很容易算清楚,但人心的账更需要谨慎对待,毕竟工作最终还都是需要人来完成的。

  其实Lims对于实验室来说的的确确是一种改变传统习惯的存在,就好像逼着你走出了舒适圈。对新事物的排斥是人之常情,而打败你的往往就是你拒绝接受的新事物。

  人也都是在拒绝新事物的那一刻开始变老的,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认知的落后。而落后,是一切罪恶的根本。


推荐新闻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询
  • 返回顶部
Baidu
map